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


近400封感谢信见证浙外能力——亚运工作手札(十八)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姚祥燕、郑周璇时间:2024-03-18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不仅是一次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一场重要主场外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亚洲文明交流的重要舞台和一次中华文明展示、国际传播的极佳机会。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亚运服务保障工作,主动融入亚运大场景和主场外交大格局,多次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校院两级协同,充分发挥多语种学科优势,以“亚运之窗”展现“中国之治”,同时将亚运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青年的风采风貌,全校以“赶考”的姿态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交出了这项政治大考的优异答卷。

期间,学校收到各类感谢信近400封,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相关报道400余次。学校荣获“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浙江省先进集体”等多项省部级表彰。这些肯定和赞扬见证了浙外举全校之力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的浙外担当,见证了浙外能力,也见证了浙外人在亚运会拼搏奋斗的荣光。


把任务交给浙外是对学校的充分信任

“上级有关单位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浙外,并把任务交给浙外,这是对我们学校的充分信任。”回顾服务亚运相关领域的翻译和校审工作,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赵伐教授自豪地说。备战亚运和亚运赛事期间,beat365官方网站英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等8个语种近百名教师,服务于杭州以及金华、绍兴、湖州等亚运协办城市的语言景观提升,省级亚运主题宣传,外国政要随行翻译,场馆运行等工作。

赵伐教授(一排左一)与团队在开展城市语言景观提升工作。

20余个项目,约3000条公共导示语条目,约15万字的地方标准……这是赵伐教授团队承担的来自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杭州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部门和单位的翻译校审工作量。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有些当天下午或晚上接到的紧急任务甚至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前完成。“时间再紧、任务再重,工作都必须保证质量!”期间,团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老师们不计个人得失,日夜赶工,精益求精,赵教授作为终审也常常工作到凌晨。有几次,因为长时间伏案工作,血压窜到170毫米汞柱,他爱人心疼他,让他第二天再审,但他坚持说:“要是掉了链子,我的脸面、学校的脸面丢不起!”2023年,由他主持、beat365官方网站作为第二起草单位的杭州市《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作为亚运的成果之一,该标准是浙江省第一个针对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的城市地方标准。学校又一次以出色的浙外能力助力杭州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浙外口碑要靠一个个的项目做出来,浙外‘金字招牌’也需要浙外人一点点做出来。”赵伐教授说。

学校擦亮“外”字底色,宣传部主动谋划“亚洲大使话亚运”方案,并组建了由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英文学院、东语学院多位专业老师组成的翻译和访谈团队,为省委宣传部指导的《中外使节话亚运Envoys' Interviews on Asian Games》系列节目提供专业、有力的外语智力支持和外交资源支持。全程助力巴基斯坦、阿联酋、中国驻希腊大使等近40位中外使节的访谈和后期翻译。节目推出后,被多国驻华大使官方账号点赞转发,多国驻华大使向省委宣传部发来感谢函,对专访的精心制作和精彩呈现表示赞赏,对节目取得的传播效果表示感谢。

《中外使节话亚运Envoys' Interviews on Asian Games》播出画面。

如何更好地讲好亚运故事、中国故事?学校主动谋划故事内容和传播方式,宣传部组织多位外籍师生,与潮新闻、浙江在线等媒体深度联动,通过“探美亚运”谋划区域化、分众化、精准化的国际传播,拍摄了“亚运‘骑’迹”、“Wow!亚运”、“共赴亚运 相约杭州”等13期宣传片,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浙江,让世界近距离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生动、美好的中国。

留学生Jaz(左1)和Michael(右1)参加“亚运‘骑’迹”摄制。

西班牙籍外教Noelia参加“共赴亚运 相约杭州”摄制。

亚运期间,在各国政要随行团、新闻发布会现场也频频出现浙外人的身影,他们以精湛的专业素养为各项事务保驾护航。葡萄牙语专业的沈璐老师担任东帝汶总理夏纳纳·古斯芒接待组翻译,为夏纳纳总理公开演讲及东帝汶其他来杭官员提供日常事务翻译。阿拉伯语专业的刘彬、翻译(英语)专业的丁欣如老师作为科威特官方代表团中方接待组成员,承担了前期筹备以及接待过程中的相关笔译和口译任务。阿拉伯语专业的郑蓉老师作为叙利亚礼宾接待团队的随团翻译,全程协助团队顺利完成抵离迎送、参访、重要双边活动等工作;孙瑱、徐爽心老师为各类新闻发布会等提供同传、交传等语言服务。同时,在亚运村、黄龙体育中心等场馆,beat365官方网站的志愿者老师们也在日常工作中提供英语、日语、韩语、俄语等多语种服务保障。


把责任和担当刻在服务亚运的坐标上

本届赛会,beat365官方网站共组织多语种的1314名亚运会志愿者、996名亚残运会志愿者和162名大学生群众演员圆满完成亚运村场馆、NCS团队、语言服务团队的志愿服务工作和闭幕式演出任务。赛时期间,为亚运村2万5千余名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热情的志愿服务。师生志愿者用强国有我的家国情怀展现了浙外青年的最佳形象,用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塑造了同爱同在的最强团队,用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提供了亲和青荷的最优服务,交出了“亚运大考”的高分答卷。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亚残奥委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国务委员谌贻琴,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中国香港体育代表团团长霍启刚,央视主持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白岩松等分别来到志愿服务中心看望慰问志愿者,充分肯定浙外“小青荷”们对亚运所作的贡献。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在志愿者短袖POLO衫上写下了感谢语。

部分感谢信。

“我的亚运记忆要从3年前开始说起。”作为亚运村运行团队人事与志愿者管理中心副主任,校团委书记邱萍回忆起刚接到工作任务时的感受:“我们学校对接的是亚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亚运村,这是亚组委对浙外志愿服务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全面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成果的重要窗口和良好机遇。”

邱萍老师接受央视CGTN采访。

这项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出彩,不能出错。”邱老师坚定地说。杭州亚运村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时的大本营,也是运行持续时间最长、运行连续性要求最高、服务对象最多的场馆,虽然邱老师之前有过杭州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大型赛会丰富的志愿服务组织经历,但也深感这项新工作的艰巨性和挑战性。根据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从志愿者管理团队组建、到志愿者招募选拔、各类培训、再到对接场馆实战演练、测试赛服务,各项工作的对接、方案制定到落实,她都事无巨细。为了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她还带队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学习取经,认真学习他们服务冬奥会的好经验、好做法。

亚运村的志愿服务时间长、任务重、体量大,如何让志愿者们在亚运村内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学校始终牵挂着志愿者们。校党委书记宣勇,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等校领导多次带队前往亚运村调研,看望、慰问师生志愿者,为他们带去学校暖心的关怀和鼓励,也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学校学工部、学生处,教工部、人事处,工会,后勤中心以及师生所在的学院(部)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和慰问等工作,让师生能安心地开展服务工作。邱老师和团队的老师们也进行了精细化、科学化的安排:每天组织晨会、巡岗、查寝,对日常工作进行总结和复盘;制定规范的考勤办法、驻村管理办法、信息报送制度和报备制度,做好志愿者们的激励保障和闲时管理。团队还在亚运村准备了2个心理咨询室、组织夜跑、集体生日会等活动,最大限度地保障志愿者们的身心健康。“正是学校的高度重视以及这些细致严谨的工作让我们的师生志愿者在长达数月的服务中始终保持平稳有序。”邱萍老师终于可以放心地说。

宣勇、张环宙等校领导赴亚运村看望慰问“小青荷”。

亚运村志愿服务中心是传播志愿文化、弘扬志愿精神、展示志愿风采的重要窗口。如何通过这个空间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当代青年的风采呢?邱老师和团队老师们研讨构思、设计、布置,把志愿服务中心打造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窗口。他们在志愿文化展陈区设计增加了文化互动体验区,精心设计了书法、剪纸、彩绘脸谱、拓印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以及竹编灯笼等中秋特别活动。文化互动体验区一亮相,就火了,亚运会期间,志愿服务中心接待来自各国家和地区代表团10000余人次,厚厚的留言簿上留下了来自各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心意。

满载心意的部分留言簿。

来自各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在志愿服务中心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出圈”的志愿服务中心也让邱老师和团队师生们承担了更多的接待工作。安排流线、设计参观内容、对接各项细节,团队专注每一个细节,竭尽全力让来访人员有更好的参观体验感,让他们感受到浙外“小青荷”昂扬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的志愿服务能力。有时接待任务来得急,邱老师和团队常常研讨细节到深夜。以“村”为家,连续每天超长“待机”的邱老师也成为了亚运村“小青荷”们最好的青春榜样。

在榜样们的带领下,301场培训学习,905课时学校自主打造的系列特色培训课程,让浙外的“小青荷”们成为了问不倒、难不住的村内“活地图”、亚运“小百科”。NCS服务、语言服务、亚运村场馆运行等20多个服务领域,“小青荷”们凭借精湛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了服务零投诉、安全零事故。从8月酷暑到10月金秋,从日出到日暮,“小青荷”们挥洒汗水、坚守岗位,不怕苦不畏难,为两个亚运同样精彩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总!早上好!”结束亚运服务工作后,刘陈稳老师在校园里遇到曾经“并肩作战”的志愿者学生,听到熟悉的称呼,不由会心一笑。从校实验中心借调到校团委专职负责服务亚运相关工作前,她在工作中较少和学生有这么长时间的深入相处。“服务完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现在走在校园里,路上多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这是刘老师最直观的感受。

孟加拉国代表团在志愿服务中心体验文化活动并与“小青荷”合影(一排右4为刘陈稳老师)。

从2022年3月开始,刘老师也参与了服务亚运工作的全流程。从志愿者的招募面试、通用培训、特色培训,再到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再到测试赛等,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因为什么都管,所以志愿者们说我是‘管家’,后来就慢慢叫我‘刘总’了。”提及这个昵称,刘老师腼腆地笑了。

让刘陈稳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志愿者的招募面试。在志愿者招募过程中,从方案制定、面试题库准备、面试官和场地调度,再到面试成绩统计,她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细节因素需要考虑和权衡,有那么多的可能情况需要提前完善预案。于是,对每一个工作细节,她都要仔细斟酌、反复确认,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去请教各位有经验的老师。“杭州亚运会全面重启后,我们学校最早开始第二轮面试,当时有20多家媒体来校报道我们的面试场景。”她自豪地说,“采访中,浙外青年展现出昂扬的青春风采,展示出了服务好亚运的信念和底气,也给我们很大的鼓舞。”

面对1000余人次志愿者的配岗,她也投入了全部的耐心和细致。“亚运村志愿者人数多、情况复杂,还有人数的增补和调整,不仅要考虑不同领域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的要求,还要考虑语言类学生和非语言类学生的搭配,尽可能平衡不同岗位的工作量,完成配岗工作后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小型‘马拉松’。”回忆亚运会之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刘老师非常感慨。

得益于学校在赛会前对志愿者详实的培训安排以及测试赛时的实战演练,“我们的志愿者专业、热情、吃苦耐劳,通过赛前一次次的模拟演练,展出较好的岗位胜任力。”刘陈稳老师说,亚运村正式开村后,自己的工作压力反而小了很多。


用实际行动让世界见证中国青年最好模样

服务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浙外“小青荷”传递温暖,播撒友爱,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媒体记者、技术官员们为他们留下了无数的赞许和感谢。亚运会闭幕式后,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先生致辞点赞“小青荷”:“我们需要‘小青荷’,亚运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你们的奉献!”

作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国家(地区)奥委会及残奥委会(NOC/NPC)服务团队助理项目协调员的方盼老师和岑盈盈老师,更是亲眼见证了浙外“小青荷”的“美丽绽放”。

方盼老师(右3)、岑盈盈老师(左3)与NCS团队的领队老师们。

两位老师所在的服务中心(NCS)承担着各个国家(地区)NOC/NPC的参赛联络、政策及程序传达、需求及期待传递、赛事运行支持及协助等工作,是连接亚(残)运组委会和NOC/NPC代表团的桥梁。

“对‘小青荷’来说,‘业务关’上要全方位掌握亚运会、亚残运会主要运行政策和程序支持,‘身体关’上要做好高质量服务的准备,‘交流关’上要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掌握有礼有度原则,‘应急处理关’上要保持机敏和积极规范稳妥的应急反应。”为开展高质量服务,方老师和团队领队老师们迅速开展志愿者岗位强化培训,通过向专家请教、向院校取经、资料研习等,策划并开展了包括NOC/NPC助理实务、大区跨文化交流了解、分岗位业务等16个专题的培训实训,以及奥体中心、黄龙体育中心等5个赛事场馆的踏勘。在高强度的培训中,领队老师和志愿者们一起为上岗做着最努力的准备。

“作为领队老师,指导和带领志愿者们平安完成服务、收获成长能量,是我们的重要责任。”服务期间,方老师除行政中心助理管理工作外,还主动承担了NOC/NPC助理团队志愿者管理突发及安全相关事件处理职责,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她2/3以上的时间都住在了亚运村。

在全团队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小青荷”们用热情友好、细致主动、及时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各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高度赞扬。在2023年10月7日最后一次亚运会团长大会中,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等代表团团长在发言中对志愿者服务大加褒扬:“我想感谢志愿者们,他们非常友好。”“特别要提到的,是志愿者队伍,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帮助我们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特别感谢志愿者团队,他们的专业性让人钦佩。”

同样,亚残运会开闭幕式中“小青荷”们的成长也让方老师印象深刻。在亚残运会闭幕式上,方老师带领40名浙外“小青荷”在大莲花场心区,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2个区域近500名旗手、轮椅运动员的入座引导工作。高效、有序的背后,是团队的默契,更是“小青荷”不断成熟的体现。当看到志愿者们面对流光溢彩的闭幕式现场,仍集中注意力快速利落地完成入座接引,并在仪式期间保持高度服务关注时,她由衷地为浙外“小青荷”们感到自豪:“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志愿者奉献服务的真谛,掌握了个体需求与团队目标的关系处理,有追求、有团队、有能力,这样的青年一定会更精彩。”

同样的感动和欣慰远不止于此。在服务亚(残)运会期间,浙外“小青荷”用热忱和真心与运动员们、代表团官员们建立了跨越国界的情谊。

岑盈盈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带领团队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美好瞬间。马来西亚队员给“小青荷”佩戴金牌,孟加拉国男足主教练与“小青荷”结成兄弟友谊,马尔代夫残疾人运动员向“小青荷”献上向日葵,伊朗运动员与“小青荷”在亚运村切磋球技……每一帧画面都是美好的回忆,每一份回忆的背后都少不了岑老师团队的用心用情。1万多张照片、1千多个视频素材、无数次通宵达旦的头脑风暴、每天日行3万步的蹲点拍摄、废寝忘食的剪片制作……每一个镜头背后,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叙利亚代表团旗手艾哈迈德·古松含泪与“小青荷”挥别,伊拉克代表团团部官员与“小青荷”复刻亚残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经典时刻尤其令她难忘。回国在即,“小青荷”和叙利亚运动员都难说再见,大家都红了眼眶,流下了泪水,回国后,艾哈迈德·古松特意发来感谢视频说,“感谢中国在杭州亚运会上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在亚残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上,“小青荷”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伊拉克代表团团部官员海德尔留下了深刻印象,3个月后的在亚残运会上,海德尔一眼便认出浙外“小青荷”们,双方再一次复刻美好瞬间。“这份珍贵的友谊将成为他们彼此心中美好的回忆。”岑老师感概地说。

叙利亚代表团旗手艾哈迈德·古松含泪与“小青荷”蔡明喆挥别。

伊拉克代表团团部官员海德尔与“小青荷”复刻亚残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经典时刻。

看着“小青荷”们在磨砺中蜕变和成长,岑老师的内心也是暖暖的。同时,作为亚运村临时党支部书记,她注重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哨点”“阵地”作用,凝聚“青荷力量”,通过党员青荷微分享、国庆节接力送祝福、“Village Runner”夜跑、助残技能大比拼等主题活动及志愿者休整空间红色文化展示等,进一步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引导浙外青年展现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风采。

此外,学校还有部分教师被抽调服务于场馆运行、亚奥理事会/亚残奥委员会(OCA/APC)大家庭助理、外事礼宾指挥中心等领域。

李宁老师作为杭州亚运会特聘专家、亚组委德清体育中心竞赛副指挥长助理、技术官员,不仅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各大排球场馆建设的设计和运营“支招”,更是全程参与了德清体育中心体育馆的改造升级和测试赛、正式赛事的保障工作。高亚娟、葛俊良、郑周璇、胡丹花老师在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的场馆运行和媒体运行领域为工作人员、嘉宾和媒体记者保驾护航。江贵喜老师在外事礼宾指挥中心,为外事礼宾相关会议筹备、团队接待、开闭幕式嘉宾演练、外事礼宾人力资源管理、赛事服饰管理、赛时住宿协调等工作提供后勤保障。黄洋和熊妮老师在OCA/APC大家庭总部饭店日常礼宾团队,为嘉宾提供抵离服务。王丰裕、侯静怡、任欣妮、魏郁倩、袁艺蕾、张超等6位老师在OCA/APC大家庭助理团队,协助处理大家庭成员在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并提供口译服务等。

浙外师生志愿者有幸参与,成为这场亚运盛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小青荷”代表们将自己珍藏的亚运火炬、签名T恤等满载亚运故事的物品捐赠给学校,不仅寓意着亚运精神的薪火相传,更是号召广大浙外青年接好“亚运精神”的“信念之棒”“奋斗之棒”“志愿之棒”,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跑出时代加速度,激发青春新动能,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绽放异彩。


采访:姚祥燕、郑周璇、王菲、王超、郭浩宇、邱润玉、刘恩秀

图片:由受访老师提供